MOIO9881-討論事項-第1案:臺北市政府函為「變更臺北市北投區都市計畫(配合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住宅區、保護區、公園用地為道路用地、公園用地(兼供道路使用)主要計畫案」。
會議紀錄id
MOIO9881
案件id
MOI臺北北投區2021413
概要說明
- 說明:
- 一、本案業經臺北市都委會109年10月29日第772次會議審決修正通過,並准臺北市政府109年12月15日府都規字第1093112345號函檢附計畫書、圖報請核定等由到部。
- 二、法令依據:都市計畫法第27條第1項第4款。
- 三、變更計畫範圍:詳計畫圖示。
- 四、變更計畫內容及理由:詳計畫書。
- 五、公民或團體所提意見:無。
決議
- 決議:本案除下列各點外,其餘准照臺北市政府核議意見通過,並退請該府依照修正計畫書、圖後,報由內政部逕予核定,免再提會討論。
- 一、本案請將交通主管機關認可文件,納入計畫書敘明。
- 二、本案變更範圍包括國有地,請於實施進度與經費章節載明其土地取得方式。
- 三、逕向內政部陳情意見:如下表,原則同意依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辦理,後續涉及都市計畫之執行與交通管理機制等相關事項,請市府及相關機關妥為因應處理。
編號陳情人及陳情事項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1陳情人:環境法律人協會陳情意見
- 一、本計畫規劃內容無法合理達到計畫目標,不應予通過都市計畫變更案本案計畫緣起中提及,「自民國81年
- 一、有關本案都市計畫變更之必要性說明如下:
(一)「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工程」(下稱淡北道路)係新北市政府為改善臺2線(竹圍-紅樹林)交通壅塞而規劃興建,該府提送環境影響評估審編號陳情人及陳情事項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淡海新市鎮開發,每日往返臺北市及新北市淡水地區的主要道路臺2線,尖峰時刻嚴重壅塞」,雖與現況相符,但進一步就實際的情況而言,淡北道路的開闢也只預期解決當前的道路阻塞問題,淡海新市鎮的整體開發率目前只有約13%,未來的塞車問題一樣會再次浮現。因此,淡北道路的開闢並未能符合變更理由中提及之「紓解目前臺2線每逢通勤尖峰時段及例假日車輛壅塞之情形,同時改善臺北市與新北市間交通運輸效率及服務品質,提高二市間公路運輸走廊之交通容量與交通效率」。更不用提淡北道路在環評審議上一直備受環評委員的質疑,並於會議上多次提及,應重新檢討淡海新市鎮特定區計畫而非採新建交通建設的方式解決運輸問題。雖然環評委員換屆後通過環評審查,但環評界後的環評委員並沒有任何交通專業。故考量本計畫規劃內容無法達成計畫目標之觀點,本計畫即有重大不合理之處,不應予通過都市計畫變更案。
- 二、本計畫之資訊公開、民眾參與仍有眾多爭議,應予暫緩都市計畫變更案北市端的資訊公開、完善的民眾參與制度也一直是淡北道路開查期間,本府交通局均要求在淡江大橋、淡海輕軌確定興建下,應審慎評估淡北道路興建必要性;後經該府進行交通影響評估,依交通旅次模擬分析結果,在淡江大橋及淡海輕軌興建後,雖可移轉臺2線23.9%旅次量,移轉後尖峰時段每小時旅次量為4,665pcu,惟其既有道路容量仍無法負荷(每小時超過895pcu)。
(二)臺2線交通形成常態性壅塞一直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設法解決的難題,「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經交通部109年6月審查確認可達到移轉省道臺2線車流之功能,大幅度系統性改善紅樹林、竹圍及關渡地區的交通瓶頸。且考量路網完整性,路線沿續銜接至本市可使本道路達到原規劃之效益,於109年7月經國家發展委員會邀中央各部會召開淡北道路之公共建設計畫案,亦建議原則支持公共建設計畫。
(三)鑑於中央政府推行之淡海新市鎮作為後期發展區,未來將以發展產業為主,相關產業之原物料及產品運輸,仍需健全之聯外交通系統。
(四)綜上,本案推動淡北道路有助於改善省道臺2線之交通情況,有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之必要,陳情意見建議不予採納。
- 二、有關說明會及資訊公開部分說明如下:
(一)有關本案辦理都市計畫公開展覽說明會一節,依本府舉行都市計畫說明會作業要點第二點規定(略以):「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下簡稱都發局)應通知下列人員參加說明會:......(二)計畫範圍內之里長及地區居民。」,本案計畫範圍位屬本編號陳情人及陳情事項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闢的一大爭議。於本計畫案公開展覽說明會會議記錄中即可發現與會的里長、民眾皆不約而同的提及程序參與未完備的問題:公展說明會為什麼只有通知關渡里?全北投區的事,為何每次只通知幾個里去開會?此外,於2020年9月5日的淡北道路北投地方說明會上,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人員在明確指出淡北道路的興建是為解決臺二線竹圍路廊的路幅束縮導致的交通壅塞問題後,卻未能積極面對與會的民意代表及民眾所關切,淡北道路之興建將造成的臺北市士林區、北投區的交通衝擊問題。同時,於本計畫案公開展覽說明會會議記錄中亦可發現,淡北道路將導致的交通衝擊及交通壅塞問題的轉移仍為與會的不論是地方里長或民眾的關注核心,並不願接受犧牲在地生活及交通服務水準的淡北道路的興建!
- 三、計畫書應闡明淡北道路對北投區的交通衝擊及城市發展影響,以利計畫之審核。本會亦已於臺北市北投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暨臺北市北投區都市計畫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中提出,淡北道路屬封閉型道路,僅市北投區關渡里,故本局依規定通知關渡里之里長及居民,並於會後將紀錄上網公開閱覽,並無程序上之違誤。
(二)除都市計畫法定程序應辦理之公開展覽說明會外,新北市政府另於109年9月5日及9月6日辦理地方說明會,向地方居民說明淡北道路銜接大度路之交通配套措施,該說明會通知範圍包含本市北投區公所、士林區公所、北投區關渡里辦公處、北投區一德里辦公處、北投區八仙里辦公處、北投區豐年里辦公處、士林區永倫里辦公處。
(三)綜上,故陳情本計畫之資訊公開、民眾參與仍有眾多爭議應予暫緩都市計畫變更案之意見,建議不予採納。
- 三、本計畫本市端之交通衝擊分析及內容,針對以下幾點說明相關配套措施,陳情意見建議不予採納。
(一)就淡水、竹圍地區連結本市關渡地區大度路之整體路廊結構,臺2線北端銜接中正東路雙向4車道及淡金路雙向6車道,共計10車道,南端銜接大度路為雙向8車道及關渡大橋雙向4車道,共計12車道,而竹圍路廊卻僅雙向6車道,形成顯著地限縮之瓶頸路段,影響南北兩端之連繫,而淡北道路興建提供雙向4車道,以改善竹圍路廊前後車道不平衡,健全整體路廊結構之平衡,並分攤穿越性車流,以降低干擾地區交通。
(二)依據本府交通局辦理之「臺北市科技軸帶交通發展計畫」,分析士林、北投地區路網呈現「三縱一橫」結構,為紓解士林北投地區之交通壅塞,上開計畫明確指出,士林北投地區在市編號陳情人及陳情事項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淡水區中正東路、淡金路及北投區大度路兩端開放車輛出入,因此,應於都市計畫書中,進一步評估淡北道路對北投區的交通衝擊,以及淡北道路對城市發展的影響。特別是:
1、淡北道路興建僅是在台二線中間拉出道路空間,道路兩端車流匯流後必然產生新的塞車點。
2、依照開發單位估計,該道路將會為北投區大度路、大業路口增加5.98%的車流量,也為洲美快速道路帶來約5%交通量,然此二路口現況在交通晨峰時段已有車流壅塞的現象,且環評委員亦於會議中指出增量數據應為低估,北投區八仙里是否能承受淡北道路帶來的車流量,應詳細評估。
3、淡海新市鎮預計引入30萬人口,目前新市鎮計畫仍進行中。然在淡水產業尚無法提供足夠就業機會的情況下,現況多數淡水居民每日自駕至台北市上班,淡北道路的興建雖可於短期內紓解台二線的交通,卻極可能吸引更多私人載具,屆時北投將第一時間承受來自淡水的大量汽車,北投將如何因應?4、且參照國外經驗,蓋越多道路不必然能解決塞區內新建道路不可行之限制下,減少穿越性車流為疏導交通之治本方法,必須「積極促使新北市建立完整的環市快速道路系統,並提供有效道路指引,以達成減少穿越性運輸需求之目標」,因此,綜觀目標年雖淡北道路銜接大度路後進城車流略增,但淡北道路、洲美快速道路以及福國路串接為外環路網,使進入市區車流路徑重新均勻分配,以紓解市區塞車。
(三)淡北道路屬於平行於既有道路旁之外環道路性質,長僅5.45公里(含與大度路共線段0.9公里),速限50kph、屬市區道路系統,主要功能為臺2線淡水竹圍路段之區域型替代道路,除特殊事件發生時可供急難救助使用外,平常主要提供尖峰通勤使用,僅加速車流之疏通,對於地區交通旅次分布之改變其實甚小。
(四)淡北道路於大度路中央北路口西南端處進入本市境,沿大度路往東,終點端位於大度路立德路口東側;大度路為連接本市關渡與新北市淡水地區之重要幹道,尖峰時段車流量大,本府交通局於環評審查階段除要求新北市政府詳細評估分析對本市端交通影響外,並研擬減輕相關交通衝擊之具體配套措施,且已納入環評報告書內具體承諾:
1.工程改善:大度路/中央北路口採地下箱涵穿越、大度路/立德路口採高架方式穿越,並設置阻隔設施,禁止淡北道路車流匯入關渡地區。淡北道路終點匯出端亦配合設計兩股車流先匯成一車道後,以維持單一車道之流量進入大度路,以使車道數平衡、降低車流影響編號陳情人及陳情事項臺北市政府研析意見車,更可能引來大量的車流,使得原本的道路更加壅塞,如美國德州的KatyFreeway,台灣亦有國道五號作為前車之鑑。
本計畫雖屬個案變更案,惟考量上述理由,仍應進一步闡明淡北道路對北投區的交通衝擊,以及淡北道路對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利計畫之審核。
2.提升大眾運輸使用率:淡北道路開放公車行駛但不限制為專用道,而臺2線設置尖峰時刻南向公車專用道,目標年公共運輸使用率可達成58%,藉由興闢淡北道路分攤臺2線之通過性車流,優化竹圍路廊人本空間,改善行人通行、公車候車環境,提升大眾運輸服務品質及民眾使用意願,以抑制交通改善可能衍生之私人運具成長。
3.尖峰預警管理機制:終點匯出端前設置儀控號誌系統,並搭配本計畫建置智慧化之監控及管理系統,關注大度路車流情況,如有出現大量車輛回堵時,經雙北市共同研議後得啟動匝道儀控或高承載管制等機制。
(五)淡北道路興建對大業路、環河北路及延平北路之交通影響隨車流分散遞減,已評估於環河北路及延平北路等周邊路口設置動態號誌,提升車流紓解率予以改善,預計111年設置完成;另洲美快速道路銜接新增福國路匝道預計111年完工,提供銜接承德路、文林北路及中山北路等主要幹道,及新北市淡江大橋預計113年完工,具分散車流效果。
(六)新北市政府刻正辦理工程設計作業,本府已要求新北市確實依環評承諾事項,落實交通配套措施及建立管理機制確實執行之外,雙市亦已成立跨市專案小組專責處理本案相關交通議題。
(七)考量2市間交通容量之議題,建議仍應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以完善整體交通系統,爰陳情意見不予採納。